关于杜甫的评价(5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14:06
不要生平以及介绍

像(什么忧国忧民,有情有义)这一些的

快哦~!

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人士;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坚强汉子。

  具体分析

  首先,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杜甫传世之作多达1400余首,其诗作实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其诗如后人所评论的那样:“艺术性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其诗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研究和评论,比如唐元稹曾评价其诗作:“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苏东坡说:“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明杜诗研究专家卢世榷美誉杜甫流寓云安时撰写的《十二月一日三首》为“七律之神境”;清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而在1960年,开国元勋陈毅在其诗《吾读》也说“喜其题材备”,而叶剑英元帅则在《成都草堂》里说:“杜凌笔落伤豺虎”;后人有称杜甫《秋兴八首》是“声韵雅畅,词采高华,气象冠冕,真足虎视词坛,独步一世”的“力抗九鼎,勇夺三军”的名作;对于杜诗赞美之词不胜枚举,有人用诗、有人用文,有人抄录、有人借用,后人称其为“诗圣”当无虚夸耳。

  其次,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诗人。爱国是时代之呼唤,是国家、社会之要求,但作一个爱国的人确实有些难度,当一个失志不移、屡次遭受变迁的爱国之人则更加难,但杜甫用它的实际行动和真诚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表里如一,责任感强的爱国形象。他曾经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地要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出力,他曾经无忧无虑地准备着仕途生涯,但他的人生充满了诸多无奈,英雄报国无门、朝廷衰败,安史之乱爆发,个人穷困潦倒,流落饥寒,终生不用,满腔热情、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他曾经“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曾经遐思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撒平芜”,“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但是后来仕途不济,国家衰败,他想着“欲陈济世策”,仍“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种不顾个人兴衰、荣辱,一心报国的思想值得钦佩,这种致君尧舜的儒家思想和人生观在他的世界观中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肃宗灵武继位后,杜甫又赶往灵武,结果途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