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小板”?血液凝固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0:14:40
凝血因子又是什么?

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正常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具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可以随时沉积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血小板也可以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以对内皮细胞进行修复。
在血管受损后,因为血管内膜损伤后暴露内膜下组织而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实现初步的止血。同时,血小板还有促进血液凝固的功能。

血液凝固,顾名思义就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所以不管是否有血管受损,都可以发生血液的凝固。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有12种凝血因子,血管,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共同完成。此外还有很复杂的调节机制使正常情况下血液保持流动而又能在出血的时候迅速止血。

所以说,血小板只是在血管受损后止血过程的重要一环。(但是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血小板存在——如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可以为“0”,我们仍然可以用一些手段为表浅的出血止血。)而凝血的过程远远要复杂的多,这其中也有血小板的参与。

——以上为原创,可能逻辑上稍微凌乱了点,但打字不易,请楼主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