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校训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58:12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在组成西南联大之前,三个学校各都有自己的校训。北大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的校训是:“公能”。三校在长沙仓促组成的临时大学,没有校训。
  “刚毅坚卓”的校训,含义极其深刻,并不是三校校训的简单相加,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又体现了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应有态度,还体现了全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西南联大的时代特征和人格风骨。
  “刚毅坚卓”四字,各含其义,又有机联系。“刚”不言而喻即指刚强、顽强、刚健,刚能立事、刚能取胜、刚能救国、刚能安邦,林则徐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毅”则指果敢、有毅力、志坚不拔、持之以恒。《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坚”即指立场坚定、信念坚定、态度坚决、基础坚实、学识厚博。王勃《腾王阁序》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卓”是指才识“超越寻常、无与伦比、卓尔不凡、卓然而立、高瞻远瞩”。《世说·容止》云:“卓卓如鹤在鸡群”,《汉书·河间献王传赞》也云:“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刚毅坚卓”的特别校训集中体现了联大刚筋铁骨般的人格特征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每个字都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正是在这种人格力量和精神风骨的支撑下,联大三校师生不惜辞去“五朝宫阙”(联大校歌中的一句),背井离乡,流亡颠沛万里,不畏长途跋涉、风餐露宿,不畏流血牺牲,坚决抗战、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内战,坚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信念,创造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罕见的奇迹。8年中,联大培养学生8000多人,其中毕业2500多人,造就了各行各业的不少国家栋梁之才,其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有数学家华罗庚,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有光导纤维之父黄宏嘉等。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在组成西南联大之前,三个学校各都有自己的校训。北大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的校训是:“公能”。三校在长沙仓促组成的临时大学,没有校训。
“刚毅坚卓”的校训,含义极其深刻,并不是三校校训的简单相加,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又体现了教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