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好还是文言文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2:46:54
听说文言文很有美感

还听说一个故事,当初提倡白话文的和提倡保留文言文的辩论

提倡文言文的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你媳妇死了,别人给你发个电报让你回家。

如果你用白话文:你老婆病故,见到信后请尽快回家处理事宜。

如果是文言文: 妻丧速归

哈哈。牛 B啊。为什么现在放弃文言文了,很好的传统文化啊

那按照你说的,我也讲个故事吧。

五四时期,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胡适在北大讲课,有位同学站起来责难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没有的。”那位同学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依旧柔声细气地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根据我不愿意从政的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咱们比较一下,看看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十分钟后,大家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的文言文电稿,其内容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不无幽默地说:“这份复电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随后,胡适解释说:“‘干不了’即含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则既含有对友人费心介绍的感谢之情,又有暗示拒绝从政之意。可见,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差别。”

哈哈,楼上诸君说到胡适的故事,我也记起胡适提倡白话文,湖北名士黄侃对他说,胡先生,你这么提倡白话文,那么你的名字应该叫做“到哪里去”,而不是叫“胡适之”。

各有各的好处吧。白话文通俗,形象,详尽——这点很重要。因为古文很多东西,言从简,所以很多东西就得靠揣摩,靠想象,靠体会,靠猜测。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重要财富,我们的古籍——包括韩国,日本,越南都是用文言文书写的,假如我们都不学,那么我们就会像棒子他们一样无知,对自己祖先的历史都不了解。

文言文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尤其在诗词歌赋方面,用白话文书写,总是未免太过直白。就像现代诗,出名的有几首?你能想起来的,无非也就是“轻轻地我来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环顾四周,佳作寥寥耳!而古文诗词歌赋呢?光唐诗,宋词,元曲这里边都有多少优美的东西。太多好的了,我就不赘述了。

古文在描写历史方面,也非常出色,不比现代文的效果差,楼主可以多读史记,里面语言,真的非常有意味,有些东西,也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