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油灯有关的伤感美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41:04
故事大概是:小时候家里穷,跑哥家去,被送回来、后来父亲病死、母亲也死了、自己就离家了、、、看到别人家的灯火,伤感万分.....
这是高三时做过的一篇语文散文题,很喜欢...现在找不到了..遗憾

煤油灯

  煤油灯
  作者:鸽子

  今天晚上回来,冷飕飕的,看着路两边飞过的所谓万家灯火,竟不由得伤感起来,真是的,好久没想过怀旧的感觉了,迷恋了上网,却网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这些陌生的灯火,竟然变得习惯和熟悉起来,在那个年代,这都是不曾想到过的事情。
  小时候的村子,名义上是有“电“的,家家户户也都喜气洋洋的安装了所谓的“电灯”,可是每到晚上,劳累的人们都已睡去,所谓的马路漆黑一片,路旁的人家偶尔的昏黄的光亮,带来的是些近乎绝望的沉寂。

  回到家,在煤油灯下喝着姥姥亲手熬的糁子粥,一碟咸菜,一个馒头。戏匣子里放的是老掉牙的单田芳或侯宝林,那时候的评书全是些《新儿女英雄传》、《双枪老太婆》之类,侯宝林也还活着,卖着他那似乎永远也卖不完的布头。这些嘈杂的声音却远远盖不住坐在炕头上姥爷的陈年旧事,和姥姥不时的打断。那时候的生活仿佛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妈老是告诉我六零年的生活如何如何,她是如何如何靠她的姥姥我的太姥姥家的半斗棒子活下来的。爸爸在遥远的城市上班,月末才能回来,那时候爸爸的脸轮廓我还能记得,年轻的满脸青色的胡茬。爸爸回来我总是很高兴,双眼也老是发亮的盯着他手中瘪瘪的人造革书包,那书包上印着两个金黄色的“北京”字样,我对那两个字很迷恋,因为它们总能带来一袋动物饼干,一套漂亮的邮票,或者两本小人书。

  其实我家倒从来没为了省电去点煤油灯,可是那年头好像一年到头就没来过几次电似的,蜡烛是种奢侈品,煤油却很便宜,没有蜡烛亮,但是很耐烧。那种灯不像阿拉丁手里的那种,而是玻璃做的,高而瘦,上面是一个圆形的容器,在上面是个如张开嘴的蛤蟆似的口,里面藏着灯芯,最上面是一个玻璃做的烟囱,中间凸起,火苗在中间跳动,煞是有趣。

  吃完了饭,我就必须陪着我妈在这盏灯下看书,写作业,或是练字;我妈就戴着她那近视散光兼弱视的极其奇怪的眼睛备课或批作业,偶尔教我两个英语单词,我当然转天就忘。她的眼镜怪异的很,两条镜腿儿早就掉了,用线拴着,滴了搭拉的。工作以后想起妈的眼睛,想给妈配付好一点的眼镜或博士伦什么的,她却总是笑着说都退休的人了,不用,你钱省着花,将来娶媳妇儿什么的,家里指不上,就靠你自个儿了。

  为了节约,全家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