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塘桥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3:33:04
谁能告诉我杭州沈塘桥的一些历史
直接告诉我有价值的网址也行
摆脱

沈塘桥路位于拱墅区南部,东起湖墅南路,西至莫干山路,全长315米,宽不足3米,中间有古新河穿过。沈塘桥路是一条“人文小街、市井小巷”,是居民实实在在生活其中的综合功能齐全的一条人文街巷,体现着沉塘桥历史文化背景和拱墅运河文化的特色。
  红石板的来历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金兀术带领金兵攻打中原,要活捉小康王。小康王从北向南逃跑。逃到浙江临安(现杭州)武林门外湖墅一带时,已是人困马乏,走投无路。正在惊慌之际,忽见沈塘桥上站着两个浓眉大眼,身高将近六尺、膀大腰圆的彪形大汉。这两人,是粪行里的头目。一个叫马胜,一个叫滕标。康王急忙上前问路说:“两位好汉,后面金兀术追赶来了,孤家不知往哪里走好啊?”马胜和滕标得知他是当朝皇上,又见康王泪眼汪汪,胆战心惊,失魂落魄的样子,决定保驾。他们请康王在粪行里吃好中饭,稍息片刻后,指点他往城西走。这边,马胜和滕标立刻商量好计策,带了五百余人,每人挑着一担大粪,摆在武林门外的石板小路上,排成了一字长龙阵。不久金兵赶到,一看长龙粪队阻拦去路无法追赶,就调头向沈塘桥赶去。这时,马胜和滕标早已把一担担大粪倒满大街小巷的石板路上,臭气冲天,弄得金兵脚上、身上沾满了屎粪水,全身发臭,一路怨声载道。好不容易赶到一座大桥边上,一看,大桥上站着马胜和滕标这两个手拿大棒,威风凛凛的大汉,吓得金兵缩头缩脑,不敢上前,只得报告了金兀术。金兀术气得大发雷霆,两眼发白,失去了人性,下令要把五百余名挑粪的百姓全部杀光。马胜、滕标和众百姓毫不畏惧,拿起扁担,奋力拼杀。但终因手无寸铁,招架不住拿大刀的金兵。有的头被斩,有的脚被砍,有的身子被分了家。一时间,武林门外,鲜血汇成河,染红了大街小巷的石板小路,染红了四周河塘水。后来,小康王在杭州登基后,想起逃难之事,对大臣们说:“我逃到临安时,有两位大汉保驾有功,命他们前来听封。”大臣们查访后告诉康王,临安沈塘桥粪行头目马胜、滕标用大粪计救了皇上,自己和五百百姓却被金兵全部杀光,并把当时血流成河的壮烈情景讲述一遍。康王听了很受感动,于是传旨:封马胜、滕标为武林门外当地城隍菩萨,并为马胜、滕标造庙塑像,取名马滕庙。

  后来当地老百姓把那条被血染过的石板小路叫做红石板,把那被血染红了的河塘叫半道红。这就是红石板、半道红的来历。

  沈塘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