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3:38:10
回答完整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女娲是我国史前最伟大的女神之一。《淮南子·览冥》中说:上古时候,四根柱子废了,九州也裂开了。天不能全部覆盖,地也不能全部承载。到处都是大火,洪水长期泛滥,猛兽吃人,大鸟也攫取老年和孩子为食。在这时候,女娲就炼五色石来补天,折下鳌足做柱子,杀黑龙来救济翼州,积起芦灰来止住洪水。她的功劳,上可以达到九天,下可以到达地府。《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的注说:女娲是古代的神女,而又有“帝”的称号。《山海经》中记载的女娲是“人面蛇身”,就是说女娲的形象(图腾)是人面蛇身,一天中有七十种变化。《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七十化本于《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此传说是说女娲造人之际,黄帝、上骈、桑林诸神咸来帮忙。

又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传说天地刚从浑沦分开的时候,地上没有人,女娲认为有了人,地上的生机会更好,就用黄土捏人。工作量太大了,她实在忙不过来,就用绳子蘸泥巴,掉下来的泥点子也就成了人。造出来的人得通过婚姻繁衍后代,因而女娲不仅造人,而且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