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时期的三苗到底所指哪三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5:18:32
希望详尽些,大禹征讨三苗后,是不是将战俘收做奴隶了!还有扈氏的资料,谁知一二? 给加分!

三苗不是三个而是一个。是一个南方的古部落。
传说时期南方氏族部落集团。又称“三毛”、“有苗”、“苗民”。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略当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带。学者多认为与今苗瑶民族有远源关系。《山海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汉魏学者多言三苗是以蚩尤为君的九黎部落后裔,则三苗可溯源到黄帝时的蚩尤。今世苗族传说中还可找到关于头、蚩尤的史影。文献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应是有八十一个氏族。他们以金作兵,勇敢善战,威震天下,曾与炎帝、黄帝两部落集团进行战争,被黄帝杀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三苗北向发展虽然受阻,但在尧、舜、禹时期仍为华夏集团劲敌。尧曾与三苗战於丹水一带,并将其部分人放逐於三危,舜也曾对三苗进行分化迁徙,并终因南征三苗,死於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因而禹不能不再次征伐三苗,乘天灾人祸同时降临三苗之机,大败苗师,三苗从此衰微。在历次战争中,不少苗民沦为奴隶,“子孙为隶,不夷於民”,被强制劳役。这些苗民的后裔,也是形成汉族的先民之一。《六韬》说:“尧伐有苗於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可见三苗又被称为南蛮,夏商以后便统一用“蛮”进行记述,而不再见“三苗”的记载了。

在中国传说中的“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清代的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

扈氏,源于姒姓,为大禹王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称夏后启。这种做法,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其中有一个诸侯国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后人,受封于扈(今陕西省扈县一带),建立扈国。有扈氏首领觉得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由于大禹刚死不久,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大绩还记忆犹新,都愿意出兵助启,所以启就占了优势。双方军队在甘(户县南一带)相遇。交战前,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这就是收在《尚书》中的《甘誓》,其中列举了有扈氏的罪状,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战斗开始后,尽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