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邓小平理论作业答案(第二版)陈占安主编的,村官大学用的,好心人请帮帮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13:58

新华书店有

留法勤工俭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12年4月,蔡元培、吴玉章等在北京发起了以“节俭费用,推广西学”为宗旨的留法俭学会。该会成立后在北京建立了一所“留法预备学校”。到1916年6月,该会共组织了两批共80人到法国留学。

辛亥革命失败后,蔡元培、吴玉章被迫流亡国外。1915年5月,在他们的支持下,华工组织成立了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先后在北京、保定等地设立了三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并很快推向全国。四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由吴玉章亲自倡导和领导的。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教育局局长温少鹤等人在吴玉章的影响下,召集社会名流,筹集经费,在重庆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邓小平经过在学校一年的学习,顺利通过各项考试和检查,于1920年8月21日与80多名川东弟子一道在重庆码头登上开往万县方向的“吉庆”轮,沿宜昌、汉口、九江一路顺水东下,最后抵达上海,在这里改乘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驶出吴淞口,开始了赴法求学的漫长历程。

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从1920年下半年后,欧洲开始出现一派萧条的景象。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法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的中间阶段,伴随工业由战争到和平时期的转变和百废待兴局面的到来,经济状况也是凋敝不堪,经济结构暴露出严重的不合理。由于工业原料缺乏,许多工厂相继全部或部分停产,加上一批军工企业的关闭,致使法国失业工人剧增,就业格外困难。同时,由于战后法国政府迭加新税,法郎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这样严重的形势下,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工作非常难找。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持有的中国的学历证明资料在进入法国高等院校时不能被接受,他们的法语口语还不能应付学习的需要。大部分人想到巴黎那些雇用大批外国工人的大型工厂去打工,如巴黎南郊的比顿古尔市的雷诺汽车厂。邓小平在法国最后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儿打工度过的。在那里,邓小平与其他勤工俭学的学生同甘共苦,非常亲密地住在一起。但中国人即使是在那些较好的大工厂打工的,工资也只有普通法国工人的一半。他们处于欲工不能,欲学不得的困境之中,许多人由于政治的原因或社会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