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修炼在五阴方面的善境界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21:32
可能涉及各个次第、层次的境界和最高境界(终极境界)。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欢迎各位饱学有识人士交流心得体会。
佛经也有这方面的论述,但那种阐述用的是古印度的因明逻辑,而不是现代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而且用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词语。

《大佛顶首楞严经》:

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取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在色阴区宇,由色阴交互用心到色阴销尽,依次展现十种精明流溢的禅那境界
在受阴区宇,由受阴交互用心到受阴销尽,也依次展现十种另类感触的禅那境界
在想阴区宇,由想阴交互用心到想阴销尽,同样依次展现十种入魔的禅那境界
在行阴区宇,由行阴交互用心到行阴销尽,也同样依次展现十种狂放的禅那境界
在识阴区宇,由识阴交互用心到识阴销尽,还同样依次展现十种迷幻的禅那境界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盘,不恋三界。

强烈建议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有详尽阐述!

阿弥陀佛

你想要知道的,不可能在这里三言两句就说完。

请看瑜伽师地论,你想要知道的里面都有,非常详细,更明白的说,这部论就是回答你这些问题的。

这不是什麼见仁见智的事情。

如果你要问每个人自己的修行境界,那是谁都可以回答的。如果你是要问各个次第乃至到最高的境界,那除了佛及补处菩萨,没人可以回答你,因为没人修行到那个层次,没人有那样的智慧,怎麼可能回答你超出自己层次的问题?你要这样认为,就好像要一群没出过国的人畅谈环游世界的心得,讲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瞎讲。

再者,瑜伽师地论不好学没错,但不是讲因明,不要搞错了,没看过不要凭空瞎猜。

喔,还有,瑜伽师地论从玄奘大师翻译出来到现在还不到一千五百年。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