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不确定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6:25:49
求助 关于物理实验不确定度的问题
由于本人不是物理专业的 故对此甚不精通
求“声速的测量”的不确定度
一,驻波法
测得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读数(mm) 77.291 81.858 85.954 90.510 94.688 98.942 103.512 107.790
我自己用逐差法测得 波长=8.664(不确定对不)
求人帮忙测出此实验不确定度(附带步骤) 或写出主要步骤 若可以 写上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另外 还有相位法测得的 如果与驻波法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不同 请指出不同之处
满意的话 定加分!!!
我知道啊 但就是不会 要不也不来这问了!

逐差法是地5个减第1个,第6个减第2个……和除以16(4.332mm)
如果用肖维涅准则处理的话就是,现算相邻的数据差,求波长4.567,4.096,4.556,4.556,4.178,4.254,4.570,4.278mm
平均值 4.3324mm,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 sqrt(求和(Xi-X)^2/(N-1))=0.0433
肖维涅系数C7=1.80 有效数据范围(4.3324+-1.80*0.0433)
=》(4.254,4.410)4.254,4.278 只有两个,你的数据不够好
接着肖维涅准则判断筛选,直到全部符合
如果最后,平均值4.254 0.0433 仪器分度值0.001mm
那么,算术平均值标准值偏差=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根号n(有效数据个数) 0.0433/1.414=0.0306
不确定度U=sqrt(0.0306^2+(0.001仪器最小分度值/2)^2)=0.0306mm
波长=平均值+不确定度(概率)
数据报道
波长=4.254+0.031mm(P=0.683)

这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里面有很多注意点和符号,这里打不出,但是这里的肯定够你非专业的谢实验报告了

  1. 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值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一般用U来表示,它反应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分布范围.不确定度来源于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在量子力学中提出的不确定关系,又称为测不准关系.

  2. 1970年以后,一些国家的学者和计量部门相继使用不确定度,但对不确定度的理解和表示方法尚缺乏一致性.1980年国际计量局在征求各国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不确定建议书》;1986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实施,在世界各国得到执行和广泛应用.不确定度与误差有区别也有联系.客观的说,不确定度是对经典误差理论的补充,是现代误差理论的内容之一,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和发展.

如果是多次测量,A类、B类都有,总不确定度用合成计算。
如果是单次测量,则只有B类,并且这就是总不确定度。
a类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