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时被放大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57:25
通过望远镜的成像特点可以知道,它所成的像应该是缩小的。但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时被放大了?

因为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是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所以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觉到物体是被放大的。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经过近400多年的的发展,望远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观测的距离也越来越远。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物镜把远处的物体变成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再把它成正立放大虚像。两镜之间有wu 棱镜把倒像变成正立 最后是应为是视角问题

望远镜有物镜和目镜,二者都是凸透镜。物镜把远处的物体变成倒立缩小实像,成在镜筒内,即目镜的前方;目镜再把它成正立放大虚像。两镜之间有一棱镜,把第一次的倒像变成正立,目镜此时相当于放大镜。因而最后的像是正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