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是否应为就业“保驾护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56:27
大学教育是否应为就业“保驾护航”?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多人都对大学生就业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的降低,有人则怪罪于高校招生专业的陈旧落后,专业定位的不合理或教学改革的不全面,还有人怪罪于企业见习制度的不完善和一些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没有达到相关用人单位的要求等。这样企业怪罪于学校,学校怪罪于社会,社会又怪罪于政府,大家相互攻讦,上演着一轮又一轮的口水仗!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想过大学教育的本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体会教育的本源。大家都知道,在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之后,一般来说,除去社会实践不说,我们的心智都已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具备了民事行为能力,基本能够独立判断事物的是非和做出自己的生活选择,从事相应的工作和生活。大学教育除了加强上述能力以外,它作为一种精英教育,所承载的是在人们基本已经摆脱“文盲”水平的基础上对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的一种思考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一些长期困惑自己问题的解答,而并非是一种职业教育!古语云“学到老,活到老!”不就是这种意思吗?在当今这种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选择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变得至关重要!人们需要的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诉求,需要的是专业人士的答疑解惑和培养自身收集获取信息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大学教育无疑是这种需求的最佳载体!假如大学不是这种学术探讨的平台而变为职业培养的场所,那我们早就可以进入职业院校,培养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学习职业工作技术,成为一名符合企业社会的“高技术”人才,我们甚至应该把大学本科的学士学位改为“工程师学位”“企业家学位”“文学家学位”等等!所以说我们必须明白从大学毕业以后的一些社会工作领域的杰出人才无疑只是大学教育的一种“副产品”!他们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们更善于把自己从大学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所培养的创新能力和思维习惯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罢了。
所以说,当一个人已具备独立思辩能力和获取知识分子的能力的时候,那么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无疑已经达到,至于他到底掌握多少专业技术知识,这不应也不该是大学教育所承载的!因为一个人既然选择了接受大学教

好。。工作哦真的不好找。。一毕业就是失业。。念书的时候就是理论,出门了才知道谁用你啊。原来培养的都说废物。。

用1天时间应聘一个看大门的,用几年时间应聘一个高薪职业。人们会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