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暴食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2:46:03

人们越来越习惯用吃东西来满足饥饿以外的需要:缓解工作压力、掩饰不安的情绪、消除紧张感觉……和体重正常的人相比,75%体重超重的人潜意识里把吃东西当作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而这与饥饿无关,却与肥胖息息相关。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熟悉:刚结束了一场唇枪舌战的工作会议,你到处找寻甜食,甚至一块糖也能让你暂时满足;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以后,你会毫无目的走进厨房,而出来的时候手里却多了一包饼干或者一个红豆面包。实际上,任何一种情绪--愤怒、担心、失望甚至是高兴,都可以引发对食物的渴望。

  如果每天多摄入了200卡热量(一小份薯条或是一只奶油冰淇淋),就能让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增加2磅的体重。更糟糕的是,当你享用这些食物的时候,你会感觉很好,但如果你对减肥还心存向往,那随之而来的愧疚、失落情绪就会持续好几天。

  虽然情绪化的暴饮暴食很难“根本治愈”,但是通过专家的指导,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调整能力越来越强,离零食也越来越远了。

  1. 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吃东西

  婴儿吃东西是因为他们感觉饥饿,而且在吃饱后就会停下来。但是,通常父母却习惯把婴儿哭泣的原因归结为他饿了,需要吃东西。所以当小孩摔跤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或是表现不错时(比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家长一般都会给孩子一些好吃的零食来作为鼓励,而这时吃东西的习惯把“饿”这个基本的生理需要歪曲了。食物自然而然成了一种安慰品,一种良好表现的奖励。久而久之,对于成人来说,在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无聊的时候、高兴的时候,不管自己是不是饿,都会潜意识地想吃东西。尽管身体的这种行为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相信下次你会三思而后"食"的。

  2. 了解自己暴饮暴食的动机。

  将自己一周计划外的饮食都记录下来,看看自己在办公室、电视机前、看杂志时都吃了些什么。然后把你的记录分成四栏:

  A.时间,记录什么时间你最想吃东西。许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特别想吃东西。比如在下班前、上床睡觉前等。

  B.地点和人。记录下在哪儿、习惯和谁一块吃东西。比如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是不是习惯站在冰箱旁边吃东西;在和朋友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