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是那些郡?重庆具体在那个郡?贵州在那个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57:06

秦郡 秦朝政区。郡县制形成于战国时代,以郡统县,郡直属于国君。但战国时各国领土只有一部分是郡县的辖境,另一部分则是封君的封邑。秦朝废除封邑制,才将郡县制普遍推行于全国。
《史记·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都提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但没有列举三十六郡的名目。《秦始皇本纪》又提到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指五岭以南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但《史记》没有一处讲到秦末共有多少郡。因此,关于秦郡的设置经过和郡的名目,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
①《汉书·地理志》在京兆尹下注曰“故秦内史”,在各郡国下注称“秦置”、“秦郡”或“故秦某郡”的,有如下三十六郡:
河东 太原 上党 三川 东郡 颍川
南阳 南郡 九江 泗水 巨鹿 齐郡
琅邪 会稽 汉中 蜀郡 巴郡 陇西
北地 上郡 九原 云中 雁门 代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南海
桂林 象郡 邯郸 砀郡 薛郡 长沙
在后序里又说:“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可见班固认为管辖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内史是不在三十六郡之内的;三十六郡是秦一代的郡数,包括始皇三十三年所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在内,到汉兴以后才有所增置。
汉晋时《说文》、《风俗通》、《吕氏春秋》、《淮南子》的高诱注和《帝王世纪》等书,都说秦分三十六郡,不提另有他郡,与《汉志》同;但他们都没有列出三十六郡的名目。
②《续汉书·郡国志》后序也说汉“承秦三十六郡”,与《汉志》同;但它在各郡国下的注文里却比《汉志》多出现了黔中、鄣两个秦郡,开始突破了《汉志》的说法。继而《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列举三十六郡名目,其中三十三郡与《汉志》相同,此外即采用了《续志》的黔中、鄣二郡,又把内史也算一郡,凑足三十六郡,而不列见于《汉志》的南海、桂林、象三郡。这就明确否定了《汉志》的说法,认为三十六是始皇二十六年的郡数,南海等三郡后置,应排除在外,秦一代的郡数不止三十六。
《晋书·地理志》在序文里继承《史记集解》之说而又加以发展,其所举秦初并天下三十六郡的名目与《集解》同,又说在此后南平南越,增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四郡,合计秦凡四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