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20:47:50
如何做好为人处世

一般来说--"好坏心里分"就可以了.
至于表面,让每个人都高兴地和你相处也不是坏事,对吗?

不管如何做,要考虑的人心世道的影响

..............
十一、是善、非善论影响

既然行善,何以又有是善、非善之说呢?

举例来讲:鲁国法律规定,若有人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捉去作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给一笔赏金,作为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却不愿接受奖金,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行为将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作呢?现在鲁国富人少,大都是穷人,你这样创下了恶 例,则大家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丢脸的事,则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风气,将慢慢消失了!”

还有一例:子路救起溺水之人,主人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收了下来。孔子听到了说:“从此鲁人必乐于拯救溺水之人了。”因为一个肯救,一个肯谢,则酿成风气。

以上二例,以一般人的观念说,子贡不领赏金是廉洁的好事;子路接受赠牛是一大败笔,但孔子的看法却与众不同。

因此说:凡人行善,不可只看行为,必须看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现在,必须看事情的结果。不可只论个人的得失,需看对大众的影响。

若现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现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举此一例可以旁通,例如:不应宽贷;过份称赞别人而迷人神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静检讨改善。

而这些正是一般凡眼俗见所言:“好心被雷亲”的原因。

十二、偏善、正善论结果

至于善有偏、正,又当何讲?

举例说:从前吕文懿宰相辞职归乡,乡民依然尊敬他如北斗星,看重他如泰山,有一天,一个乡民醉后前去大骂他一顿,吕公不为所动,认为是醉人而不去计较。过了年,此人愈变愈坏,终于犯上了死刑重罪,吕公才后悔说:“当初若稍微跟他计较,送官惩罚,小惩足以为戒,也许今日不会促成此种大恶,都是吾当初存心过于忠厚,怕被人误为仗势欺人,以致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