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 国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6:32:48

国骂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策.赵策》中《秦围赵之邯郸》一文。“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这段话的意思是:已经走下坡路的周王朝,不自量力,对后去吊唁的齐威烈王抖威风,而齐威烈王却不把周烈王放在眼里,以“而母婢也”叱之。
“而母婢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妈是贱人”或“你妈是下等人”的意思。在封建社会里,骂王室成员的母亲是下等人,当然是不能容忍的。而在民间,一般人的母亲大都是下等人,所以这句话在民间并不算骂人。因此,当这句骂人的话由宫庭传至民间时,便有人借汉字异字同音的方便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尔母婢也”变成了“尔母X也”。其语法结构由原来的“你妈是......”变成了“你妈的......”。这样一改,骂起人来显然比原来杀伤力大得多了。后来在使用中不断简炼,把最后面的名词省略,再由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就成了我们今天常听到的“国骂”了。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曰:“论‘他妈的’”。文中鲁迅先生便将这“他妈的”称作中国的国骂。
这国骂确实有特色。始于何代,无从知晓。却可谓吸收了中华语言五千年之精华,而后再尤某位“卑劣的天才”妙手偶得之。其骂的非你非我,而是位不知是谁的他的妈。却又为何长辈如此之多,不骂祖宗同室,不骂满堂子孙,而要骂妈呢?依吾之见,这也许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关: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是甚高,男尊女卑,因此什么不是都落到女人头上。骂人自然也不例外。比如,还有一句是骂:他奶奶的。而最后的一个“的”字,更是点睛之笔。“的”字一下,便将主语改为定语,给读者、听众留下悬念:“到底是他妈的什么呢?”而且念起来又顺耳,实在易上口。看来,这国骂的确名不虚传。
这国骂不单历史悠久、精练顺口,而且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据鲁迅先生所述:“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且“只要在中国过活的话,便总听得到他妈的”。的确,会说国骂的人不计其数只要稍微注意观察,便可发现,周围无论男女老幼,皆有会说国骂之人。只是说法不一,要么在别人背后小声嘀咕;要么当面破口大骂;要么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张口便说。前两类姑且不说,这第三类的人,大概认为这样讲话有个性,让人印象深刻。于是,连座右铭都是:“让他妈的烦恼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