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上的大幅国画是怎么装裱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0:38:04

装裱《江山如此多娇》
来源: 湛江日报 2009-05-02 解密

1959年春,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在即将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北门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悬挂一幅表现祖国锦绣河山的中国画,并敦请时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抱石和广东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关山月担当此任。画的尺寸初步定为宽10米、高7米,这在中国国画史上是不多见的。

装裱这幅巨画的工作交给了荣宝斋。侯凯经理会同裱画厂领导商量后决定派张贵桐、刘金涛完成装裱任务。两位师傅接到任务后,就开始准备宣纸、绢、高丽纸、宋锦、糨糊等裱画原料及必备工具,荣宝斋拿出店里最好的材料供他们挑选。作画和裱画地点选在前门外万明路东方饭店二楼大饭厅。

画家画这么大幅的国画,要有好的装裱师傅配合。事先,张贵桐、刘金涛师傅在大饭厅的木地板上糊上一层牛皮纸,上面垫上几层纸,再在垫纸上把作画用的宣纸粘结成一张宽10米、高7米的大画纸,以便让画家在这张大纸上挥毫作画。

傅抱石、关山月创作的画样经反复修改,毛泽东和周恩来看过都很满意。毛泽东还用自己诗词《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著名诗句“江山如此多娇”为此画命名。

装裱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自古就有“三分画,七分裱”之说。三个月后,傅抱石、关山月完成了《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而此时的作品还仅仅是画在一张薄薄宣纸上的画,要把它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墙上,则还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复杂的装裱技术。

装裱这样巨幅的画,张贵桐、刘金涛师傅也是头一次,即使他们是荣宝斋的人,干起来也绝非易事。他们先把画心翻过来,拽平,用排笔蘸上稀糨糊,在背后托上一层宣纸。这道上浆托纸的工序是在画心上干活,所以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损坏画心。待画心晒干后,他们在画心背后均匀地洒上清水,拉平画心,四边再粘上糨糊。晒干后,他们请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看装裱的初步效果,当他们看到以前曾挖补过的地方,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时,连声叫好,夸奖这是“搬山填海,偷天换日”的本事。

按人民大会堂要求的尺寸,裁好的画心高5.65米、宽9米。四边镶上“养局”(保护画心的一层纸)和宋绵后,整幅画高6.57米;宽10.08米。

镶好宋绵,张贵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