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语录带哲理的在哪里能找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3:03:35
1. 我想知到关于佛教的故事,以及里边的有哲理的东西,就是佛教大百科在哪本书里可以找到啊?
2.我还想知道圣经的故事,哪本书可以看到啊?
前辈,朋友们帮帮忙,我想尽快知道啊,谢了,

佛教故事我可以推荐你看百喻经,经里面就是九十八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后面也有简单的解释,当然故事的意含不仅只於解释而已。众经撰杂譬喻也不错,是佛经里一些故事的汇集。

圣经的故事就不清楚了,抱歉

经文可以查看连结,里面经名有譬喻的都是佛教故事
www.cbeta.org/result/T04.htm

学习佛学吧 这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佛教大百科里面可能没有这些故事 介绍几个视频
《和谐拯救危机》《我们懂个X》
书:
《菩提道次第广论》及释义《甘露法洋》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何谓佛】

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满的智慧、究竟的觉悟。智慧、觉悟达到究竟圆满的人,就称之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

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希圣希贤」,希望作圣人、作贤人,而圣贤与富贵、功名、权势是毫无关系的。孔老夫子是个平民,晚年从事於教学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尊称他为「至圣先师」。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称为「佛」,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说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因果变化的道理,这在中国称之为「圣人」,所以圣人与佛的意思是相通的。

【智慧的教育】

佛的教学枢纽,就是「破迷开悟」。觉悟之后,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作主,因为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圣贤的教育,可说都是智慧的教育。因为智慧开了,自然就离苦得乐。此乐不是富贵之乐,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之乐。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是真乐!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在物质生活上贫困不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竹篓盛饭,以葫芦瓢当茶杯,这样的生活,一般人认为是苦不堪言,颜回却能过得很快乐。所以,离苦得乐不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个大转变。明白这些道理,所谓是「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净心现前就快乐了。

其实,养这个身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