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皇帝住在北京的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44:26
那个时候还没有故宫,他们住在哪里?

元大都遗址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东方旅游

  在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 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至元十一年建成宫城, 至元十三年建成大城。至元二十二年颁布从金中都旧城 迁居大都新城的占地办法,开始全面营建大都。在元世 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成为当时世 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 都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直接为明清北京城所继 承。
  城垣、街道和水系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经勘探 南城垣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垣即明清北京内 城的东、西垣,北城垣在今安定门小关和德胜门小关一 线,夯土城垣仍残存于地面上。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 部宽达24米。全城南北长约7600米,东西宽约6700米,面 积约50余平方公里。皇城和宫城的范围也已探明。皇城 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俗称“阑马墙”,墙基宽约3米 左右,东墙在今南北河沿西侧,西墙在今西皇城根,北 墙在今地安门南,南墙在今东、西华门大街以南。宫城 偏在皇城东部。宫城的南门(崇天门)约在今故宫太和 殿的位置上,北门(厚载门)在今景山北部,它的夯土 基础已被发现。宫城的东、西两垣约在今故宫东、西两 垣附近,但墙基在明代已被拆除改建,残存处最宽约16米。
  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即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 已被发现,在景山北墙外发现的南北大路遗迹,宽达28 米。这一发现,纠正了元大都中轴线偏西的说法,证实 了元大都的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沿未变。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分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 大街的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的胡同。 大街宽25米左右,胡同宽约6~7米。从光熙门大街至北 顺城街之间,排列东西向胡同22条。这与今北京内城中 从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至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之间 排列22条东西向的胡同是相同的。由此可证,今天北京 内城的许多街道和胡同,基本上仍保存着元大都街道布 局的旧迹,为复原元大都的街道提供了科学依据。
  元大都城内的河湖水系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由 高梁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统;一是由金水 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对这两条水系都作了 全面的勘探。高梁河引白浮诸泉及瓮山泊水,从和义门 (今西直门)北入城,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