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的地名为什么很多都有个宅;弄;泾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3:01:40
上海市的地名为什么很多都有个宅;弄;泾字?何解?谢谢

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地,在密度上和名称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城市化地区居民地名称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34个;农村地区稀疏,每平方公里仅5个左右。在名称的命名上,两者也有较大的差别。

城市地区居民地的通名,以“里、坊、弄”为常见。在市区8233条居民地名称中,以“里”为通名4053条,以“坊”为通名1663条,两者共占居民地总数7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以路名和门弄号为指代,以里、坊专名为副名。20世纪以来,出现以“新村”为通名的居民地名称,约750条左右,是居民地通名的一个命名特色。另有20%左右的居民地,以“村、宅、苑、花苑、大楼、公寓、花园、广场、别墅”为通名,如平民村、四明别墅等。居民地的专名,或以地理景观,或以人文景观,或以经济现象,或以美好祝愿的语词为名,比较丰富多采,如沙洪浜、潭子湾、毛柴浜、芦花庄、兴隆村等。而较多的是以反映人们希望“安宁吉祥”、“福禄长寿”、“兴隆昌盛”等愿望为专名,如宁祥里、康庆里、荣兴里、安乐坊、昌林里、福兴坊等,共有3655个,占总数45%左右。新村的名称绝大多数以所在路名为专名,小部分以原来自然村名、公园名、某一传说、某一意愿或筹建单位名为专名,如桂巷新村、番瓜弄、长风新村、管弄新村、上钢新村、上溶新村、沪东新村、阳光新村、爱国新村、民主新村等。

农村地区居民地名称的通名,有镇、村、宅、庄。在24365条居民地名称中,以村为通名1779条,以宅为通名11271条,两者占总数的53%左右,其余11315条名称则呈现无通名的现象。无通名的居民地名称,主要分布在淀泖低地的松江县、金山县、青浦县境。这三个县河湖密布,居民地以水体名称或以与水体有关的桥、坝、堰、圩或以楼、堂、场等建筑名称为名,一般在这些名称之后不冠以通名。在松、金、青6463条居民地名称中有2505条名称无通名,占居民地名称总数40%左右。以村、宅为通名的自然村,多数分布在嘉定、宝山两区及南汇、奉贤和原川沙县境,在15600条名称中,以村、宅为通名的有10951条,占总数70%左右,其中尤以南汇县为最,占本县居民地86%,宝山区居次,占本区居民地60%以上。农村地区居民地的专名,大致有下列几种形式:

第一,以姓氏与家构成专名。上海农村地区的居民地专名有80%以上采用这种形式。“姓氏与家”再加上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