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新定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4:06:14
最好简单一点

1,行星的新定义: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2,行星的传统定义: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2006年8月16日,布拉格,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主持下,天文学家们对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做出总结:这个研究旨在给行星下一个更准确的定义,区分它和更小的“太阳系天体”(如彗星、流星)。如果这一定义能够在世界天文大会上被与会天文学家通过,那么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将会拥有12颗行星:原有的8颗行星,另外3颗新增的行星再加上冥王星。

随着功能强大的新型望远镜的出现,行星天文学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一次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过去几千年时间里,除了认识到它们是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外,人们对行星知之甚少。事实上,“行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流浪汉”。但是最近的一些发现对传统的行星定义提出了挑战。

乍一看去,人们可能觉得定义行星并非难事:它不就是一个大型的圆形天体么?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问题,它最小能是多大呢?一个小行星到底要有多大、多圆才能称得上是行星呢?而它最大又能是多大呢?行星与褐矮星以及恒星的界限在哪里?

IAU主席Ron Ekers指出了关于行星定义问题的来龙去脉:“现代科技使我们意识到,行星并不仅仅是环绕太阳运动的天体。举个例子,最近人们发现太阳系外围存在着与冥王星体积相当甚至要大的天体。这些发现很自然使人们开始思考这些新发现的天体算不算是行星。”

从1919年创建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就拥有定义行星和卫星术语的权力。在它的主持之下,天文学家们在两年前开始考虑为“行星”下一个新的定义。IAU执行委员会为此组建了一个“行星定义委员会”(Planet Definition Committee,PDC),该委员会共有7人,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天文学家、作家和历史学家。这个7人小组今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在巴黎开会,并一致提出了一个“行星”的新定义。

Owen 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