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08:20
300字左右,O(∩_∩)O谢谢!

(1)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钱学森。  读完之后,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他在美国留学,在美国留学后,想回到祖国,这可遭到了美国一位高级将领反对,这位将领知道,无论钱学森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能让钱学森回到中国。  美国派出所把他关进了牢里,百般折磨着钱学森,遭到了一些文学界的人反对,最后把钱学森给保释了出来。于1955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回到了祖国,回到祖国后,接到了,周恩来的见面,毛泽东主席的会见,邓小平的会见,江泽民的会见,胡锦涛的会见。在中国,哪里有人能享受这么高的待遇,他还发明了导弹,卫星,火箭……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我们一定要像钱学森爷爷学习,为祖国争光。
(2)读完《钱学森》这篇课文后,我感触很深。我感受到了钱学森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浇灭的,那一定要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意志是无论怎样都不会被磨灭的。
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修火车制造专业。从学科上看,他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是读火车制造专业却是他个人的选择,因为他无意间听到两位来自乡下的同学的对话。他们对火车的陌生和惊讶,以及乘坐时的惊恐深深地刺痛了钱学森。这段对话选自《七彩语文》。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地爱国,但他对自己儿时的兴趣也没有停过追求。毕业后就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赴美留学。他在美国留学时,曾经对同学说:“我不会过高地估计我自己,但是我也不低估我自己。我只是希望脚踏实地地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以便将来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他经常告诫自己:国家落后,自己要努力,不能随波逐流,堕入平庸之辈。由此更可以看出,钱学森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断地努力。一年以后,他终于戴下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方尖帽。后来,他又被冯·卡力教授录为博士研究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大举入侵中国。此时,身在美国的钱学森,满腔愤怒,毅然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了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上来。钱学森一方面为了适应美国空军制造高速飞行的飞机的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航空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等学科,另一方面,他还非常注重研究现代火箭技术。
钱学森后来为我国作出了许多贡献,使人类发展飞越了一大步。他曾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我们要向他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亲,我都发两篇了,肿么还不选我

读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