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 课文课下注释谁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2:49:44
文学常识 课下注释 还有特殊语法现象~~

跪求!!!!!!!!!!!!!!!!!!!!!!!!!!

【题解】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曾游学齐、秦、楚诸国,先后在齐国为列大夫和祭酒、在楚国任兰陵令。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著《荀子》三十二篇,说理绵密,结构严整,笔力浑厚,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本文畅论了为学的重要性以及治学的态度、途径和方法,是荀子文章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原文】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车柔以为轮⑤,其曲中规⑥,虽有槁曝⑦,不复挺者⑧,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 ,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注释】①君子曰:古书中征引前贤名论的习惯引言。 ②已:止。 ③蓝;染青色的植物。 ④中(zhòng):合于。绳:匠人求直的工具。 ⑤车柔(róu):使木弯曲。 ⑥规:圆规。 ⑦槁:枯。曝:晒干。 ⑧挺:直。 ⑨金:指金属的刀类。砺:磨刀石。 ⑩参:同“三”,指多数。省(xǐng):省察。 ?知:同“智”。 ?干:国名。貉:古代东北部族名。子:孩子。 ?语出《诗经?小雅?小明》。 ?嗟;感叹词。恒:常常。安息:安处。靖:谋。共:
同“恭”。位:职位。 ?好:爱好。 ?听:察觉。介:助,佑。景:大。 ?神:学问、修养的最高境界。化道:受道熏染而使气质高雅。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①。吾尝跂而望矣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③,而闻者彰④;假舆马者⑤,非利足也⑥,而致千里⑦;假舟木戢者⑧,非能水也⑨,而绝江河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①须臾:片刻。劝学篇②跂:(qì),提起脚后跟。 ③疾;壮,指声音宏壮。 ④彰;清楚。 ⑤假:凭借,借助。 ⑥利足;行走便利、迅速。 ⑦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