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为什么住碉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6:34:17
请回答的快点,礼拜一我就要用。

SUO438的回答太机械了

根据西藏历史,在图博以前,西藏有十二个时代,其中的第四个时代——鬼魔兄弟统治时期,人类学会了打仗,居住地从平原逐步迁到了地势险峻的地方,于是人们利用天然的岩洞和岩石修建居所,因为战乱不断,居所都配有坚固的碉堡,
后来,这种建筑形成传统,

所谓碉堡砸在清朝出现,是因为满清乾隆为了西南边陲的安宁,与当时嘉绒列国发生战争,因为嘉绒利用碉堡建筑顽强抵抗,满清军队一直未能取胜,所以名声大震。

你可以搜索以下永布拉康,这一图博王朝的第一个国王宫殿,就可以发现,那个最高的建筑就是一个碉堡,只不过它多了一个金顶。这是五世达‘赖’加装的。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藏族民居在处理住宅的外形上是很成功的。因为简单的方形或曲尺形平面,很难避免立面的单调,而木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和大面积厚宽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既给人以称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向于丰富。这种做法不仅着眼于功能问题而且兼顾了艺术效果,自成格调。 在青海南部玉树、果洛、黄南州的一些地区,是农牧兼营的半农半牧区,那里是盛产石材的山峦河谷地带。藏胞的居住建筑多为石砌二层或局部三层楼房,大都建在背风向阳,能防御侵袭的山坡地段。为石木作,外墙用块石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