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比女性多25%怎么可能是社会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16:43
据现在的数据推断,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将比处于婚龄的女性多25%,于是有人(尤其是“专家”)就大呼小叫,说这会产生什么什么问题,造成什么什么后果,应该及时采取什么什么措施……问题是,这真的是坏事吗?依复仇者看,理想的男女比例应该是15:1。
这些所谓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如果处于婚龄的男性比处于婚龄的女性多25%,则每五个适婚男子就有一个找不到配偶——这也叫问题呀?!复仇者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不过事实上,男性能给社会造成的影响的确比女性大——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不都是优秀的男的比优秀的女的多吗?
什么?男人都需要配偶?牛顿、米开朗基罗、莱特兄弟等人不是男人?而且如果雄性多于雌性,比如雄性N+n个,雌性N-n个,那么如果想保持后代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则平均每个雄性个体要繁衍2N/(N+n)个个体,而平均每个雌性个体要繁衍2N/(N-n)个个体,比值(N-n):(N+n)大于1,而如果二者都是N个,则比值为1,据现在的科学结论,性行为会降低男性的体力和智力(例子比较敏感,就不说了),却会提高女性的体力和智力(克里斯特尔斯现在的状态不是好于生女儿之前吗?),这样,男人怎么可能都需要性行为?又怎么可能都需要配偶?再说,蜜蜂群中,有生殖能力的雄蜂比有生殖能力的雌蜂多1000%以上,这怎么了?蚂蚁群中,有生殖能力的雄蚁比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多1000%以上,这怎么了?一般来说,一定时期内,一个男人产生的雄配子比一个女人产生的雌配子多200000000000%至350000000000%,这又怎么了?
什么?人类的生殖能力不如蜜蜂和蚂蚁?就算不如,一般来说一个女性生三五个孩子不成问题吧?如果生三个孩子,那么男女比例2:1的情况下下一代的人口数将与上一代大致持平,上文15:1只是理想化的情况,现实的目标是1.5:1——2:1。
什么?中国的人口政策不允许一个女性生三五个孩子?第一,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政策间接造成的;第二,现在政策以及松动了,并且现在看来,为了防止人口老龄化,未来想不更松动也不行了;第三,最重要的是,是不是在不限制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的国家,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就不是问题呢?
在性方面,人类需要向其它动物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比如性行为

第一,自然界中哺乳动物雌雄比接近1:1,雄性稍微多些,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有助于种群的繁衍。
第二,你列举了少数杰出男性没有配偶,暂且不说考证的事,他们在杰出男性中占的比例是多少?他们取得的成就与没有配偶是否存在必然联系?那些有配偶而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男性你又如何自圆其说?
第三,你说“性行为会降低男性的体力和智力”不知是引用的哪一家之言?千万别说是引用的搞笑诺贝尔奖。你说“例子比较敏感”,那我给你举个例子,巴西的肥罗、罗马里奥等人大言不惭说赛前发生行为有助于提高状态你又怎么说?
第四,自然界繁殖能力强的动物多了去了,你怎么只说蜜蜂和蚂蚁,你怎么不说小强和老鼠?

自然界长时间的衍化赋予不同生物不同的属性,你一句号召人类性行为要向某某动物学习,凭什么呢?幼稚!

对问题补充的答复:
第一,“一个男人对生产力的贡献应该大于一个女人(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错在因此推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理想的人类社会应该是男性远远多于女性。这个问题我后面谈。
第二,“复仇者没说“没结过婚的伟人”比“结过婚的伟人”多,不过在那些
巨人中,没结过婚的人占的比例比较大。”你自己好好检查句子,前后矛盾。而且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引用的统计数据?顺带一提,某些伟人不仅没结婚,而且还缺失了其它的个人情感,他们在相关学术领域的成就是值得人敬仰的,但从情感方面看,是不值得学习的。
第三,“恋爱、结婚和性行为侵占时间和精力。”恰恰相反,恋爱、结婚、性
行为同其他娱乐、休闲、情感交流一样,是为了让人在疲惫的工作之后放松心
情、恢复精力、解除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时的效率。凡是都有度,如果这些业
余活动占用人太多精力,甚至在工作时也念念不忘,当然影响工作。但如果完全没有呢?你怎能奢望人像机械那样不停工作?况且连机械也是需要维护的。我们来看中国历代的皇帝,其中不缺迷恋女色不思社稷的,但另一方面,清朝康熙的成就应该说相当不错了吧?你去查查他有多少子女?其实所谓迷恋女色,应该综
合地概括为一味贪图享乐而忽略了本职工作,这只能怪当事人没能把握好度,
而不能归咎于享乐本身。
第四,你所谓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