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位中外历史上具有与苏武相似精神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2:34:58
介绍一位中外历史上具有与苏武相似精神的人物,需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国籍、时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用50——100字)

郝经(1223~1275年),字伯常,元代陵川(今晋城市陵川县鲁川)人。元好问称之为“挺然正气,立于天地之间盖亦鲜矣”的济世之才。1260年,忽必烈为争取一个巩固政权的外部条件,派郝经到南宋议和,同时要南宋履行每年向蒙古献银20万两、绢20万匹的密约。对于交战国双方来说,充当国使相当危险。有人劝郝经称病,不要去。郝经却正色说道:“我学道三十年,一直没有用处。现在天下困弊到了极点,幸亏主上有意歇兵停战,两国不再争斗,使亿万生灵得以存活。我的所学有用了。”就这样,他以“道济天下为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受命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大使,率数十人,肩负着“通好,弭兵,息民”的使命,毅然踏上了赴南宋的征程。
而宋奸臣贾似道正在大吹大擂他如何使蒙古退兵的功劳,害怕郝经入朝后,他投降卖国的真相败露,竟把郝经一行无理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军馆。在此期间,郝经曾上书宋朝十万言,贾似道都不呈报,不但不放他,也不杀他,使他隔绝于世长达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中,郝经抱着“大一统而安天下,利国,利君,利民”的信念,大义凛然,宠辱不惊。虽然长期囚禁但意志更加坚定,虽遭世人非议但学问却更加精进。囚禁当中,他镇定自若,依旧坚持讲学、著书、吟咏。后来,他的随从中很多人也因此成为学有专长的人。郝经在狱中著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真观》等专著,还有数十万字的文集。这些著述,今天大多已经佚失,只有《续后汉书》90卷和《陵川集》39卷尚存,是研究宋元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郝经在被囚禁时,曾于1274年把帛书系在大雁腿上,给忽必烈“鸿雁传书”,有人在汴京获得这只雁,得到帛书,上面有诗:

霜落风高恣新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

诗后落款是“至元五年(1274年)9月1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帛书长二尺,宽五寸,背后有陵川郝氏印。充分表现了郝经举大事而忠义,临大辱而守节的高尚情操。

1274年,元大举攻宋。贾似道迫于形势,才派人送郝经使团北还。但在回归途中,他目睹荒凉凋敝的生活状况,不顾风烛残年,敢冒“铁铽之险”,上表请求元世祖下诏轻敛薄赋,勤政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