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灯在刚开的时候容易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0:03:01
请教一下啦

电灯灯丝的电阻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低时阻值小,温度高时阻值大,所以在刚开灯时其电流很大,是一个冲击电流。随着温度的升高,灯丝电阻变大,则电流变小,当电压是额定值时,电流降到额定值,而使灯泡正常发光。
刚开灯时的很大的冲击电流将带来如下的不利影响:其一,大的电流使得灯丝急剧升高,甚至会使灯丝熔断;其二,大的电流使通电灯丝受到较大的电磁力,也增加了灯丝断裂的几率。所以,电灯在刚开灯时容易坏。

白炽灯是根据钨丝在真空或者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的玻璃球内通电后发热继而发光的原理制成的。钨丝正常发光的温度达2000多度,钨丝有个特点就是在常温下它的电阻小于工作状态是的电阻。它是随着温度升高而电阻增大。当刚通电的瞬间由于电阻小而电流就相对的大些,瞬间产生的高温高于正常工作时的温度相对容易烧毁钨丝。因此开灯时电灯容易坏。另外钨丝在工作时由于高温会升华,因此电灯的钨丝会越来越小,就更容易在开灯时烧毁。

瞬间电流大呗,另外,灯丝由常温突然加热到2K多℃肯定容易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