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赤壁时张昭为什么会主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47:12
想不通赤壁时张昭为什么会主降,他算是托故大臣了,又是江东名士,政治家。易中天先生说他地位相当于孙权的老师仲父,为人刚正不阿,因为直谏还扫君主兴的,对孙权又严格,所以孙权还很怕他。不像是个阳逢阴为的人。应该是很有气节的人。这人怎么会提出不战而降的?怎么会轻易屈服于阿瞒。什么保小家弃大家完全是狗屁话。

从政治上讲他和周瑜都是老孙带来的外来政权,又不是江东士族,不存在西蜀那些人想国家统一蜀人治蜀。谁来分析下下。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张昭在历史上是个能臣,陈寿评价:“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也说明这个人是个“老古板”,受正统思想教育,拥立汉朝,爱护百姓,因此,曹操作为汉朝丞相,他当然认为应该辅佐丞相治理汉朝。三国演义中刻意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历史上曹操作为丞相,应该说比那个认的“皇叔”更被人承认。
2.孙策是个“革命者”,不甘心被腐朽的汉朝统治,但又不能急于建立霸权,袁术就是个悲惨例子。孙策识人,周瑜这点与他志同道合,可以完成他的遗愿。但张昭不行,因此让他决内事,就是说,安抚一方百姓,更明白点说,就是替孙家笼络民心。地方建设搞得好,人民当然拥护。这也正说明孙策和周瑜是结义弟兄,和张昭不是。
3.最后一点还是要说在那个年代,孰是孰非无法判断,曹操有曹操的立场,孙权有孙权的立场,而百姓只是谁让他们过好日子就跟着谁走。也许从另个角度看,如果孙权听信张昭的话,赤壁之战以及后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那些因为战争死去的人们都还在好好生活着

因为他是儒家思想的,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有大义在手,且实力强大,没什么野心的人当然会臣服的

?张昭者,鸿博君子也。汉末避乱,流离江南。知遇于孙讨逆,尊信依重,实过于汉高祖之遇萧何也。
张昭一代名士,名望素著于天下,虽僻处江南,与中原名士常有书信往来,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恒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其见重如此。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观张昭一生,对其政治生涯影响极重大一事。实乃曹公定荆襄后,欲猎于江南,传檄江东。江东孙氏,狐疑不决。群僚争论激烈,昭实为其中最著之主和派。昭主和之议,《三国志》中未详载。盖陈寿之行文者每每为君子讳也,然缺此议,令人无法洞悉赤壁大战前,江东争论之激烈,殊为遗憾。
主战之论,以鲁肃为著,《三国志》载: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至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