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疑惑(高手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10:02
我看这方面得帖子比较多,也存在一些疑惑,我曾经看到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就是说即使人被狂犬咬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会患病,概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希望哪位能从医学免疫或者生物化学方面讲讲原因,希望系统一点,我想知道的是原因,如果不知道请不要乱回答,可以讲得很专业,我想我能听懂,本人本科学的是化学。
我希望各位从免疫的角度来讲,而不是凭自己的经验.

世界是奇妙的,有些问题不要太较真。如果什么疾病太厉害了,他肯定无法流行,比如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得病的人会迅速的死亡,导致疾病无法大范围流行。
另外一个范例是地中海的一种寄生虫病。当地人患病但是不发作,外地人发作死亡。

30%~70%噢
这么讲吧,病毒量比较少的话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可以驱除的.病毒如果不潜伏,长时间徘徊于人体,淋巴细胞会发现,继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并非打了针才产生抗体,只不过是效果有差异,就好比艾滋病毒的抗体人体也能产生,只是最后无法杀死病毒而已.被咬伤后立即清洗可以大大降低得病几率的原因就是洗掉了大部分徘徊在伤口的病毒
.
还有一种可能是潜伏期为终身- -

被狂犬病的狗咬伤(即暴露)的人中,大约5%—80%的暴露者发生感染,而感染者都会发病,最终死亡。不会出现“隐性感染”或“健康带毒者”。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咬伤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发病,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发病较多,潜伏期较短;咬伤在下肢者则相反。②创伤程度。创伤大而深、有多处伤口者发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③局部处理情况。经过适当处理者发病较少,潜伏期较长。④衣着厚薄。咬伤处的衣着厚者发病较少,潜伏期较长。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精神过度紧张(如惧怕得狂犬病),有时可诱发本病。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沿神经系统传播和扩散,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的骨骼肌和神经中繁殖,这称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经末梢,沿周围神经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推进,到达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时后遍布整个神经系统。以后病毒又沿周围神经向末梢传播,最后到达许多组织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肤等,由于头、面、颈、手等部位神经比较丰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离中枢神经较近,故这些部位被咬伤后发病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伤势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病。病毒在中枢神经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等。这些神经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饮水时,听到流水声,受到音响、吹风和亮光等刺激时,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