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性缺氧是氧含量降低或正常还是氧容量降低或正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33:01
如题,谢谢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不足或性质改变,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但此型缺氧的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而血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1. 原因

  ① 贫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使血红蛋白量减少,血液携氧减少而发生缺氧,又称为贫血性缺氧。

  ②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从而失去运氧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故当吸入气中有0.1%的一氧化碳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可能有50%为HbCO.此外,一氧化碳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从而加重组织缺氧。HbCO呈樱桃红色,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③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在氧化剂作用下,可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也称变性Hb或羟化Hb)。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磺胺等)中毒时,可形成过多的高铁血红蛋白,其三价铁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带氧的能力,使组织缺氧。含多量高铁血红蛋白的血液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如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腌莱或变质蔬菜时,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出现“肠源性紫绀”。

  2. 特点

  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及外呼吸功能正常,故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但因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血氧饱和度可正常;由于贫血患者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氧降低较快,氧向组织弥散的速度则很快减慢,导致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