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僧是怎么做到没有欲望,没有烦恼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7:15:23
在哲学问题上探究越深没,越感觉中国汉地的佛教思想的精深(当然了解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都是佛家的学说,可能也有道家思想吧。),很想做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尽管现世不太可能了,但是起码能让自己心平气和,不因为俗世争夺而激动,浮躁和痛苦。

我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
正是因为我是难以麻木的人,所以希望有一种道理说服自己,有的事情不用去争.
如果不能说服自己我是不会相信的.

先了解一下佛教上的修行次第。

登地菩萨是佛弟子四十个个修行阶位的最后十个,共十地。要达到初地菩萨也要有至少一大阿僧只劫(在人类数来简直是无数劫)的修行。

但初地欢喜地的菩萨还是有烦恼的,而有烦恼就表明是有欲望的。直到四地焰慧地菩萨才断尽一切微细烦恼。

我们所称的高僧首先只是一个尊称罢了,当然不能否认高僧中成就四地菩萨果位的一定很多。你看古代高僧中讲法都没有说自己已经断除一切烦恼的,这和明说自己是四地菩萨是一样的。

所以你问这一两千年来的高僧是怎么断除烦恼欲望的,问题本身就是假设的不成立的。

用不争的手段来求取好的人生正是佛教人天乘所解决的问题,只要你修十善业道,三年就转变自己的人生。

谁说古代的高僧没有欲望?,只不过他的欲望和你不同罢了,或者说他的欲望不时你所能理解、了解的。
真正没有欲望的高僧是谁????

讲个故事:
一个修道人,在没有入道的时候,说,“我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难道还会假吗?”

后来,他开始学道,刚刚入门,这时他说,“我现在看山也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这山这水都好象是假的。”

再后来,他入道了,不知其道行深浅。只听他又说,“我现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智者惑也?惑者智也?

首先要知道,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好的,为什么?因为如果都是损人利己的人,那没人能活到自己寿命真正尽的那天.但是自私的人太多了,是吗?所以我们要先做个榜样,以身作则.
还有,有句话叫细水长流.如果都抢那个最好的,你买个1000的手机是吧,我买个10000的.最后倒霉的是谁?再看我们大多数人为所谓的幸福而斗争的东西:金钱 权利 文凭 先看金钱.不知道你看到报纸上那些特别有钱的人的遭遇没有,他们的孩子被绑架的几率高还是平民老百姓的孩子被绑架的几率高?如果你死后给孩子留下很多钱,他会怎么做?会努力工作吗?我看会挥霍一空.而且如果你有钱,那么想得到你的钱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你会为应付他们而焦头烂额,钱是好东西吗?其实人活着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可以,要那么多干吗.再看权利,如果你有权利很多人的确是会尊敬你,但如果你没了呢?尊敬你的还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