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十六字令的中心思想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4:50:48
正经回答

毛泽东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1934年夏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赏析】

红军从长征伊始,真可以说是经过了数不清的高山峻岭。诗人毛泽东对山的密切因缘和偏爱,笔者在前面已经谈过,从少年时代的家乡韶山到青年时代的长沙岳麓山,再到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这一个又一个的高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并认识到毛主席的奋战历史。

而且诗人自己也说过一句饶有兴味的话:“我们在山上,他在水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里的“他”是指蒋介石。因蒋介石当时将首都建立于南京,南京依傍长江,后来又在重庆建陪都,依然靠长江与嘉陵江。而毛泽东却是依山立业,在山区建立新理想、新风格、新秩序、新制度,并以山为基地打击敌人。所以在毛主席所写的诗作中几乎篇篇有山,因为山养育了一代诗人,养育了工农红军,养育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诗人这首《十六字令三首》就是一首典型和正面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

按作者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掳啊!?痹谡饫镂颐强梢钥吹矫?飨?谴用褚ブ形?×擞幸娴难?希?⒆魑?馐资?五碇??恕C?飨?魑?淮??叶允?男扪??睿?尤其对汉语诗歌的路子和发展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清晰地表达了他对诗歌的观点:“要用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诗人不仅独具慧眼看到这一层,而且身体力行,在这首诗的第一首中诗人就化用贵州民谣,将“马过要下鞍”改为“快马加鞭未下鞍”。接着又借用此民谣中的“离天三尺三”,这两处借用一下就将红军当时的现实及精神幻化灵活了,达到以俗为雅之功。“快马加鞭未下鞍”写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而不仅仅是民谣中的屈服于山高,下得马来。“离天三尺三”在毛主席这首诗里也不仅仅是写高山仰止,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