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是用什么方法建立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9:26:34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

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门则在近6米处。塔墙厚达3.3米。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17层砖,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缩。

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耸的塔刹,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的感受。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现金鹏已无存,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千寻塔中空,置有简易木梯,可达塔顶。千寻塔西,等距约70米远的地方,有南北两座小塔,是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亦为八角形。两小塔间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三塔旁,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自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佑,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保存较好。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坪(相等

据考证是先建好了基坐,然后用土堆在塔外围圈好,呈坡形,一层层往上加,最后再把土去掉!

崇圣寺集历代寺院经典建筑之精华,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体风格,融北方建筑之恢宏大气和南方建筑的精巧秀丽为一体。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许多建筑或物件创下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中轴线总长4公里,为中国中轴线布局最长的寺院;大雄宝殿面阔51.7米、高26米,在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木雕长卷《张胜温画卷》高1.8米、长117米,堪称世界之最;彩画的龙、石刻的龙、木雕的龙、灰塑的龙乃至瓦当滴水上的龙,数以万计,举世罕见;最大的金刚杵直径1米、长6米,是当之无愧的金刚杵之王;寺院内有599尊贴金佛像,为全国之最;直径3.1米的鼓,是目前全国佛教寺院中最大的鼓,等等。

重建的崇圣寺共铸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而成。这些佛像造像忠实于大理地区的“密宗”,并兼容了“禅宗”的佛教信仰特征,自成崇圣寺特有的佛像风格。大理国9位出家国王造像和阿嵯耶观音像是崇圣寺一大特点,也许绝无仅有。各种造像尤其是五百罗汉,其肌理和纹饰与真人相同,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