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煮宋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1:14:22
汉文学

唐宋的煮点法

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说是与中华民族同根生。随著茶种的日益发现与制茶技术的日益创新,历代的饮茶方法也跟著更新改良。
现在我们从文献中得知,唐代以前的饮茶形式是「客来烹茶」,陆羽的茶经亦有晋人「煮茶粥」的记载,由此可推测唐代之前的饮茶方式是采用「烹煮」方式,且喜欢将茶与米粉或其他佐料同煮,调成糊状一起饮用,以掩盖茶的苦涩味。 至於唐宋的饮茶方式,陆羽的茶经则记载了「煮点法」这个饮茶过程。

唐宋的煮点法

唐煮

用铁夹或竹策从储茶的育器中夹出团茶,放在微火上慢烘,直至火力透彻时茶身膨胀略呈弯曲状即可。炙好的团茶立即放入纸囊中冷却,以免茶香味散失。
团茶於纸囊中冷却后,再用竹策夹入磨臼中研磨磿碎,然后用拂末将茶粉扫入罗合中贮存备用,而较粗的茶屑则不用。
煮茶的茶具是风炉和釜。风炉多用铜、铁制造,是通风起火之物,风炉内放置「墆土泉」及釜以作煮水之用,下放灰承以承火灰。起火后从水方中以水瓢瓢水入釜中煮开,煮茶的水以山泉为佳,江水次之,井水最下。
水分成「三沸」。有如鱼目般的水泡从釜底上冒,微有响声为第一沸,此时用盐杓盛一杓盐投入釜中;到釜边水泡如泉涌般直往上冲时为就第二沸,随即从釜中取出一瓢汤,用竹筷在沸水中心?旋搅和,并将事先量好的茶末倾入汤中;稍候片刻,汤便如涛般滚翻,水花溅出,这情景为第三沸。此时则须将刚才第二沸时所取出的汤尽速倾入釜中,使水停止滚沸,以培育茶的精华。
茶煮好后,将茶分酌各茶?中,而茶?以越州窑的青磁最好,茶色白绿相映,非常可爱。茶分酌各?时,茶的薄精华「沫」与厚精华「饽」要均匀的分配。趁茶还温热时赶快饮用,否则悬浮的热茶精华在冷却后便随热气消散,饮后会消化不良。
唐人亦喜欢将?、姜、橘皮等调味料添加茶中,唯这会令茶失真香。 至宋朝却没有这种习惯了,可能是由於茶的品质不断改良及提高,令茶味愈来愈佳,亦可能由於宋朝流行「点茶」,以致不需添佐料了。点茶法基本上是唐人饮茶方法的延伸,然较唐人进步,程序也较缩减,因只需用开水冲调茶叶,而不是与水同煮,这可说是饮茶方法的一大改良革。

宋点

炙茶
茶饼放太久会使香味变陈,故先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