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01:40
对陶渊明的隐居思想及行为是否认同?
表明观点,阐述理由
请各位说的详细一点

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生于饥荒年代,处于混乱之秋,朝廷上下昏庸腐败,结党营私,以至生灵涂炭,是民不聊生......
这种时刻,已绝非一人之力可扭转,但以陶先生之品行,亦绝不愿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仅有一隐居为最上上之策可行,实非其所愿也!!!

简单摘录,详细请参考:
(内容足够用,处理一下,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http://baike.baidu.com/view/7622.htm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认同..
归隐田园时期 从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到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427)去逝。此间他曾于义熙末被征著作佐郎而不就,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闲居、种田、读书和创作。
很恰意,要我我也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