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经中的“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06:29:46
如何理解佛经中的“相”

【相】
  (术语)梵语攞乞尖拏Laks!an!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相】
  表现于外而又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相】
  相即色相也。谓三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相】
  瑜伽十三卷三页云:何等为相?谓二种相。一、所缘相,二、因缘相。所缘相者:谓分别体。由缘此故;能入诸定。因缘相者:谓定资粮。由此因缘,能入诸定。谓随顺定教诫教授,积集诸定所行资粮,修俱行欲,厌患有心,于乱不乱审谛了知;及不为他之所逼恼,或人所作,或非人所作,或音声所作,或功用所作。
  二解 瑜伽七十二卷四页云:何等为相?谓若略说所有言谈安足处事。
  三解 显扬六卷一页云:相者:若略说;谓一切言说所依处。
  四解 显扬十九卷十页云:云何名相?答:相有二种。一者、境相,二者、因相。境相者:谓分别相。由缘此故,而入于定。因相者:谓能入定所有资粮。如随顺言教;定具积集;修俱乐欲厌离之心;极善了知乱不乱相;及不为他之所触恼,或人非人,或声所作,或用所作。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禅门中的临济宗有“夺人不夺境”的功法。如习之,可基本解决“相”问题。

哎 你们又说对了 加十分 哈哈哈 有时间请大家 多看看 “金刚经”就知道什么是“相”了 都是 都不是不就得了嘛 这么“罗嗦”拖泥带水 哎 俺也被你们 “绕”进去了 。。。。。。

所有物质的,心里的都是佛教所说的相

所执为相。

表相表相,相是表面层的东西,是可感知的,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具体反映。
相对之与本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