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唐代诗人李欣的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05:21

12月20日 16:11 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他自称"陇西长吉""成纪人"。两《唐书》说他是"宗室郑王之后"。唐代有两个郑王,近人考定,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而不是李渊第十子小郑王李元懿。李贺上距李亮几近二百年,同皇族的关系已极为疏远。父李晋肃官职亦不高。李贺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旁支远裔、家境破落的宗室之家。
  李贺少年时作诗便崭露头角,十五岁左右乐府诗就写得很出名了。人们把他同老一辈著名诗人李益并称为"二李"。他写诗有自己怪僻的习惯,不愿闭门命题作诗,而喜欢到家门以外较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寻求诗的灵感。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十八岁时,李贺从昌谷来到东都洛阳。这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李贺携《雁门太守行》诗拜谒他,得到赏识。两年后,韩愈改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监察御史,到东都巡视,两人曾同访李贺。
  元和五年(810),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成绩优异,被荐应进士举。他于当年冬赴长安,准备参加次年二月的考试。这时他遭到了"争名者"的攻击。他们说进士的"进"字与贺父李晋肃的"晋"字同音,根据当时的避讳法,李贺不应参加礼部考试。韩愈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他陷于极度抑郁愤懑之中。
  元和六年(811)春,李贺重返长安,就任太常寺奉礼郎。这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小官(从九品上)。傲岸自尊的李贺将它视为奉箕帚的臣妾,感到屈辱,不到三年就告病辞官,再次离开了长安。在京期间,李贺写了《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和《赠陈商》、《送沈亚之歌》等不少诗篇。《金铜仙人辞汉歌》也很可能是他告别长安之作。
  李贺未成年而丧父,家境穷困。由于衣食所迫,他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