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兴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6:03:50
作为我国的本土教派为何其的发展和传播不广?
道教有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教义?

中国历史上自汉代佛教传入华夏大地,在佛教尚未取得中华民族绝大多数民众信仰的时候,魏晋隋唐,道教都曾有着很高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自道教逐渐的成熟以来,道教普遍的避世修炼崇尚神仙的行为是道教崇尚自由平等观的具体表现,道教的自由观表现在自然方面是渴望达到天人合一,比如他们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积极养生,而非听天由命。道教的平等观在政治上则希望构筑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的乡民农家社会,创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人压迫人,赋予每个人都公平与自由的生存环境。道教的自由平等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被轻易的抹煞忘却。

1258年,在元大都的“道理”和“佛法”的辩论中,道教因理论的气乏不敌外来的佛教,当众输给了佛教,这充分说明,道教在人才素质上已经不敌佛教,一个宗教的兴盛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人才的较量,无法像佛教那样集拢各种杰出的人才,道教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抛开自元、明、清以来大多数的历代皇帝和上层官僚的有意的萷向佛教之外,道教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如在道教道理、教义、哲理、斋醮仪式等方面的发展停滞,几乎没有创新发展,这也是道教没落的重要原因。

究其道教衰败的根本原因,道教传统的教义与实践中精华与糟荓并存,正理与谬误并重,相互矛盾,形成悖论。道教中的神仙学说,有关长生不老的外丹道术,以《周易》为核心的占卜算卦的推算理论,以及有关阳宅阴宅、择风水、变命相、避邪、在后来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很难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在这方面,道教远不如佛教,更赶不上天主教和基督教。

在历史上,有着杰出历史贡献的唐太宗,明朝嘉靖皇帝和大清雍正皇帝,都是丧命于大量服用道教炼丹术所练就的“金丹”,在公元649年唐太宗?世之后,继位的唐高宗立即赶道士出宫廷(这与明世宗和雍正过世后,继位的明穆宗和穷隆皇帝立即将道士逐出宫外,何其相似),653年,大唐就颁布法令严禁道士等为他人治病,以后历代均有类似的规定。到清朝的道光年间,道教基本上已经被彻底的赶出清廷,与政治完全隔绝。所以说道教在近代的逐渐走向衰落是历朝历代一些原因而导致的最终结果。

是因为道教的一些原始的思想被后人歪解了,其实老庄的思想是非常有用的对于现代人来说,道教一些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