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提折旧,怎么算是提完折旧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14:45

在会计中,所谓的“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是指,该固定资产经过折旧计提后,其帐面净值等于预计的净残值。这时,该固定资产就被称作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以平均年限法为例:

假设某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则:

预计净残值 = 100 * 5% = 95万元
年折旧费 = 95 / 5 = 19万元

这样,五年共计提折旧费 = 19 * 5 = 95万元,即“累计折旧”科目余额为95万元。

这时,“固定资产”科目借方余额100万元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贷方余额95万元后,该固定资产帐面净值为5万元,与预计净残值相等。这时,该固定资产即已“提足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再提取折旧费。

计提,就是计算、提取的意思,计提折旧就是,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逐步做到有关费用里去。
期限在会计制度中有很明确的规定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2000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下面通过分别介绍每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来说明计提折旧时应当注意的内容。
(1)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
例: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300000-5000)/10=29500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