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形式造成了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54:49
大家好!
我只知道只有当中央银行发行过多的货币的时候,会造成通货膨胀,社会中的物价提高了!人民手里的钱不值钱了!
那么当大家都投资于一个行业,造成这个行业的需求增大,从而影响其他行业,造成物价升高的话,社会中的物价同样升高,货币也贬值了,但是中央银行并没有发行货币,这种情况,算不算通货膨胀?
为什么算?还有那些形式的通货膨胀?
麻烦各位详细解答!
可追加分数!
比如说啊,大家现在都需要石油!导致石油价格升高?从而造成各个行业的价格多少都受些成本的影响,物价都有些提高是吧?这算不算是通货膨胀?

你弄错了,一个行业的投资加大,造成产品供给增加,物价下跌.

所以说,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高于社会经济活动中所需要货币量造成的.而所需要的货币量是由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决定的.

你说的情况就是经济增长了,但纸币发行没变,那肯定会造成通货紧缩啦.

哈耶克认为,要找出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首先必须对通货膨胀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清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不是通货膨胀,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过度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他认为物价上涨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关键看其原因何在。如果是货币数量过度增加而引起的

货币数量过多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那么,为什么货币数量会过多呢?哈耶克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执政者把发行货币看作是力量的象征,是实现政府意志的保证。增发货币不仅可以给政府带来丰厚的利益,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而且是执政者追求个人名望的一项保证,是权力的标志。因此,执政者本身就存在着增发货币的内在冲动力。

第二,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增发货币提供了条件。哈耶克认为,仅有执政者的货币发行冲动,而没有政府垄断发行权这一条,政府的意志就不会得以实现,而在政府垄断发行的条件下,政府的意志就很容易实现了。

第三,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哈耶克认为,政府具有内在的货币发行冲动,货币的垄断发行又为这种冲动变成现实提供了条件。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理论基础为之助威,政府的行为是会有所收敛的。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恰恰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论”,给政府实现自己的意志提供了借口,使政府“名正言顺”地持续推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哈耶克尖锐地批评了凯恩斯。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如果不是货币数量过多,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物价上涨,就不是通货膨胀。在哈耶克看来,并不存在“成本推进”等供给因素造成通货膨胀的情况,只要货币数量不增加,无论是较高的工资,还是较高的石油价格,或是一般进口品的较高价格,都不能抬高商品的总体价格水平。

因此,哈耶克的结论是:只有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