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是中国的一大方言,那为什么叫客家话呢?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39:46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八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揭西,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
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 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共有6个音。
顺便说一句,最初客家人并不是自称用的,而是他们迁居过来后,原住民对他们的称呼——我看族谱的时候看到的。

客家话称谓来源:先有“客家人”,后有“客家语”。“客家”源于珠三角广府人对来自明清时期嘉应州、惠州等粤东地区移民的称呼。
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古代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北方迁移到华南的。他们的祖先是从今河南省、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客家人祖辈原是中原汉族。而现代客家语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语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p][-t][-k],却在一些北方话中消失了。
由于客家人的迁移,客家语会受到客家先民迁移到地区的方言的影响。例如,在客家语、闽南语和粤语中能发现许多共用词汇。例如:香港新界原居民的围头话(属于粤语)之用语“掌牛”(看管牛只),与客家语之“掌牛”(zong ngiu)相同。

客家话有定义的吗?别吓人了,你这样问不就是说什么叫做人吗?
客家人就是一些当时因为社会原因而移居的人,他们把自已叫做“客家”、他们的语言就叫做客家话。我就是客家人,想学客家话吗?教你如何?

在古代因北方战乱迁移到南方、客居南方的北方人,就是客家人
他们的方言就叫客家话啦
估计是北方话与南方话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