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写《登岳阳楼》时的一些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6:18:05
1)写作时间
2)写作地点
3)诗人境况
4)诗人感情

1、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译文: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4、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