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不利己,己在所爱中。这句古典名言是谁说的?其真正意义又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23:44:16
我希望诸位在回答问题上,能够资料详实,谢谢。

是墨子,下面是参考.

墨子《经上》说:“体,分于兼也。”(兼,整体;体,部分。)《说》解释:“体:若二之一,尺之端也。”(尺,直线;端,点。)义即“个体是从全体分出来的”,这标出世界是一大全(兼),物类(体)是从大全分出,而个体(端)则是从物类分出,所以世界通体相关。从这种宇宙观引出的社会观是:社会是一整体,人类是一整体,所以个人(或国家)不能彼此相外,而应彼此相兼,这就是墨子的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从这种整体主义产生的政治伦理或道德,则为“兼爱”,从这种整体主义产生的政治组织或体制,则为“尚同”。

“兼爱”是墨学的中心思想,墨子认为人们只有“兼相爱”才能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

“兼则仁矣义矣”(《兼爱》)。

仁。《经上》说:“仁,体爱也”。《说》解释:“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著若明。”“体,分于兼也”,人类是兼,个人是从兼分出来的体。可见“体爱”者,则任何个人皆爱之也。任何个人皆爱之,则尽爱而无遗了。这就是墨子“爱无差等”的兼爱论。《说》则进一步阐明:人与我同出于兼,故爱人如爱己。爱己非为用己,则爱人亦非为用人。至于爱马者为用马也,故爱人不同乎爱马。爱人如爱己,己在所爱之中,是谓 “兼爱”。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这里所说的“兼爱”,就是把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看待,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以孝论兼爱,墨子曰:“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兼爱下》)这段话以孝为例论述了爱无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必须先去爱别人的父母,别人才会返过来爱我们的父母。墨家“爱无差等”赋予每一个人以平等的爱人与被爱的权利、平等竞争及进取机会,这就是人格的平等。人与人之间互相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