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观念的历史演变与变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5:41:33

简单地说,上古中期,有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但民族迁徙是常事,作不得准。一般中原人都歧视这些四方的所谓少数民族。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后来汉族的一部分。即便是很文明的战国时代,楚人依然被视为蛮夷。
上古末期,汉朝建立之后,大部分上述民族与华夏族合并成汉族,蛮夷又指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西域都护府(西汉设,东汉、魏晋名为西域长史府)的少数民族,以及南方少数民族。
此一时期,华夏指的是中原地区,具体是现在河南省。
到中古,晋朝因为八王之乱,国势衰退,北方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导致南北朝出现。此时中华正统迁到江东,古扬州地区。所以华夏又指古扬州(现在的苏南、皖南、浙江等地。现代扬州本属古徐州)。唐 王勃的《藤王阁序》中有:“台隍枕夷夏之交”这里夏指的是古扬州,而夷指荆楚地区。
此后,夏一直指汉族,夷指非汉族。
另外,对待外国人,各朝各代都有不同态度。比如说东方能与中国分庭抗礼的古印度,汉帝国时仍然认为是胡人。而随着印度文化的输入,两晋南北朝则不认为。

题目太大了。推荐一本王明珂的《华夏边缘》。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