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招宝山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6:25:22

招宝山位于镇海城东北部,古称侯涛山,又名鳌柱山。侯涛即由“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得名;鳌柱皆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招宝则是“南舶所经,百珍交集”,寓有“招财进宝”之意。

招宝山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2公里,占地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是宁波市著名风景区之一。它由15个风景点和纪念地组成,即:威远城、安远炮台、吴公纪功碑亭、巾子山、第一山碑、半山亭、揽江台、棋子坪、明清碑碣、宝陀禅寺、观音阁、宝泉池,摩崖石刻、紫竹林、登云坊。

招宝山风景区有三条上山通道,这三条通道景色各异:“中峰古道”为旧有的磐陀石阶路,现经修整后仍为上山主道,路面宽阔,沿途第一山碑、半山亭、揽江台、棋子坪、明清碑碣、威远城等古迹目不暇接;“南陵云路”循南山腰,环山濒江,地面由鹅卵石拼以长条石嵌镶成图案,路平坡缓,系新辟游山通道。登“南陵云路”除宝泉池、摩崖石、紫竹林、登云坊、吴公纪功碑等景点外,隔江对峙的金鸡山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远景也会使你一饱眼福;“西山幽径”环西北山腰而筑,东倚山西临壑,山路百折千回,弯曲逶迤,沿路有翠色铁栏,绿树成荫,翠竹相映,清风如拂,行在其中,悠乐无穷。缓缓行至“观音阁”,使人心如止水,渐入佳境。

位于山顶的威远城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为抵御倭寇扰攘,都督卢镗与海道副使谭纶率军民用条石筑建的城堡,周长600余米,高7.4米,设雉堞73个,门前置精雕石狮一对,雄关气势,十分壮观。它在近代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城内曾建有报功祠,祭祀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神像。

安远炮台在甬江口北岸,招宝山东南麓,始建于光绪十年。炮台呈圆形,占地269平方米,高6米,直径16.5米,壁厚2米。其壁用糯米蒸熟,伴以黄土捣搅后叠砌而成,这种泥壁极其坚韧,“以柔克刚,能避炸弹”。它与南岸金鸡山下的“平远”炮台隔江相对,过往船只都在其射程之内,恰似二个忠实的哨兵,威武地扼守着浙东门户。

吴公纪功碑亭于1936年建于镇海东北部梓荫山麓,亭高4米,亭中植石碑,记载光绪年间驻镇守备吴杰生平事迹。为便于游人瞻仰,镇海区人民政府于1986年在招宝山威远城下又建仿造的吴公纪功碑亭。相传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