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首先在地球南北极出现臭氧空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8:11:52

南极臭氧空洞形成原理

自从发现在南极上空存在臭氧空洞以后,为了查实和弄清臭氧层耗减及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 ,美国宇航局(NASA)牵头组织了数十个科学家于1986年和1987年的9~11月,两次赴南极 进 行臭氧探险活动,寻求揭示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在第二次探险中获得了有效的探测结果, 由此推理出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

人类所排放的CFCs主要在北半球,其中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北美洲约占总排放量的90%。 这种不溶于水和不活泼的CFCs,在头1~2年内在整个大气层下部并与大气混合。这种含有CF Cs的大气从底部向上升腾,一直到达赤道附近的平流层。然后分别流向两极,这样经过整个平流层的空气几乎都含有相同浓度的CFCs,然而由于地球表面的巨大差异,两极地区的气象状况是完全不同的。南极是一个非常广阔的 陆地板块(南极洲),周围又完全被海洋所包围,这种自然条件下产生了非常低的平流层温度 。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月),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的山地受阻,停止环流而就地旋转 ,吸入周围的冷空气,形成“极地风暴旋涡”。 这股“旋涡”上升到20km高空的臭氧层,由于这里温度非常低,形成了滞留的“冰云”。“ 冰云”中的冰晶微粒把空气中带来的CFCs和哈龙吸收在其表面,并不断积聚其中。当南极的春季来临(9月下旬),阳光照向“冰云”时,冰晶溶化,释放出吸附的CFCs和哈龙。它们受到紫外线UV-C照射,分解出Cl·和Br·并与臭氧反应生成CIO·和BrO·消耗臭氧。由于冰晶的吸附作用,积累的CFCs和哈龙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分解出Cl泛虰r吩偌由闲纬杀Щ岱⑸ 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促成了每年9~11月臭氧快速耗减,在特定高度臭氧几乎完全消失, 导致臭氧空洞形成。

随着夏季的到来,南极臭氧层得到逐渐恢复,然而臭氧减少的空气可以传输到南半球的中纬度,造成全球规模的臭氧减少。

臭氧空洞

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在地球大气圈离地面20~25公里上空,平流层偏下方,聚集著一圈薄薄的臭氧层,它是抗击太阳能辐射紫外线、蔽护地球生物圈最有效的“保护伞”。但自从1982年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洲上空发现臭氧减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