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一些关于做人的话,在今天还有价值,说说你的理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49:20
请快快。

《论语》道德修养论述的现实意义

《论语》是一部记录我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其中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今天读来特别是对青年人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孔子生活在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政治主张始终未被封建统治者采纳。晚年致力教育,著述颇丰,其思想教育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

《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一次一名弟子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孔子答曰:“若藏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他又说:“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说象藏武仲那样智慧过人,象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象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象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养来增加文采,这样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他又说,现在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只要能够做到看见财利就考虑到道义,遇到危险就肯献出生命,长期穷困的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由此看来,孔子对如何做人的见地是非常深刻和有相当高的标准的。

《论语》中还多处见到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要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论述。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问,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改正错误,辨别是非呢?孔子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备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孔子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做事争先,享受在后,不是提高品德了吗?检查自己的过错,不去过分指责别人的过错,不就是改正了过错吗?他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勤于研究,听到符合道义的事,不能竭力去做,自己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啊!孔子还曾非常严厉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犯了错误不立即加以改正,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孔子一生教授过许多学生,他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