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儒家思想里有没有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东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43:33
哪位可以指出一些书目,不胜感激

不是这样子的

儒家文化•个性追求•创新精神

内容摘要:儒家文化是不倡导个人主体价值,“大丈夫”体现的人格不是以追求人的个体价值、个人尊严、人的个性自由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内涵的个体独立人格,而是以维护人群整体价值为基本内涵的理想化共性人格。人的个体化是人之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市场经济尊重人的个性的发挥和张扬,创新人格是创造者所必备的、良好的、持久的个性品质。现代社会呼唤个性,追求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它对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规范行为与人才培养,起过有益的作用。但是它压抑个性自由,缺乏平等意识,没有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与尚武、创新意识。

儒家著作中有些文字表达了对个性和人格的解释。比如:尊重个人的志气或志向。孔子曾允许他的门徒“各言其志”,另外,在某些外在的社会压力和政治权威面前,表现出某种独立性倾向.如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譬如“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等。

儒家关于人格的全部表述显示了一个共同的倾向:他们崇尚的人格并不包涵对个人的地位、尊严和基本权利的维护,而是体现着个人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强烈追求与献身精神。是在践行儒家道德理想中,与社会现实种种障碍相矛盾而形成的道德皈依精神。他们所体现的人格不是以追求人的个体价值、个人尊严、人的个性自由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内涵的个体独立人格,而是以维护人群整体价值为基本内涵的理想化共性人格。

人的个体化是人之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然而,儒家文化中的人却只有社会群体化单向发展途径,人们的精神归属道德化宇宙,他的血肉之躯归属父母所有,他的意志和行为被父家长和君权紧紧束缚住。人们越是要成为儒家文化称道的人,就越要泯灭个性,否定自我。沿着儒家的道路不可能导向个人尊严,个性解放,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儒家文化中群体观念发展到极端,无疑会对个体产生排斥作用。这种排斥的后果,无疑要扼杀个体的活力,使个体的任何行为都要从群体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