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的脊梁是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22:00:07

“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
“中国的脊梁”问题是鲁迅在完成《非攻》一个月后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年9月)中提出的,学界一般认为它反映了鲁迅历史观的变化:在历经对中国传统的绝望之后,鲁迅不仅从历史上,而且在现实中发现了“中国的脊梁”。

忘不了,铡刀的底座已被鲜血染红,党的儿女刘胡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忘不了,桥壁上喷着敌人的火舌,人民的儿子董存瑞毅然拉下了导火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写下了慷慨悲壮的囚歌。

无数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带出了地狱之苦,送入了幸福的大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祖国母亲的凄凄眼泪,换来了朝霞般的微笑。他们不愧为中国的脊梁,坚如馨石,顶天立地。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的脊梁!

先生在《最先与最后》中有如下文字“......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